Skip to main content
U.S. flag

An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Here’s how you know

Dot gov

Official websites use .gov
A .gov website belongs to an official government organiz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S

Secure .gov websites use HTTPS
A lock (LockA locked padlock) or https:// means you’ve safely connected to the .gov website. Share sensitive information only on official, secure websites.

    • Environmental Topics
    • Air
    • Bed Bugs
    • Cancer
    • Chemicals, Toxics, and Pesticide
    • Emergency Response
    •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by Location
    • Health
    • Land, Waste, and Cleanup
    • Lead
    • Mold
    • Radon
    • Research
    • Science Topics
    • Water Topics
    • A-Z Topic Index
    • Laws & Regulations
    • By Business Sector
    • By Topic
    • Compliance
    • Enforcement
    • Laws and Executive Orders
    • Regulations
    • Report a Violation
    • Environmental Violations
    • Fraud, Waste or Abuse
    • About EPA
    • Our Mission and What We Do
    • Headquarters Offices
    • Regional Offices
    • Labs and Research Centers
    • Planning, Budget, and Results
    • Organization Chart
    • EPA History

Breadcrumb

  1. Home
  2. Inform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保護自己不受輻射傷害

[Protect Yourself from Radiation]

輻射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份。其中的背景輻射主要來自天然的礦石,這些礦石以及產生的輻射存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幸運的是,一般民眾並不容易接觸到背景輻射以外之其他無法控制的輻射。但是,了解輻射的風險,對於可能的輻射緊急情形有所準備,才能夠保護自己與家人不受到輻射的傷害.

一個應對輻射簡單的防護概念,是明白輻射防護的時間、距離和屏蔽防護的三原則;在遭遇輻射緊急情況時(例如大量的輻射物質被釋放到環境中),我們可以使用這些原則來保護自己和我們的家庭。

在此頁: 

  • 時間,距離和屏蔽防護
  • 輻射應急
  • 在輻射緊急情況下你應往什麼地方
  • 如何為輻射應急做準備 
  • 有關碘化鉀常問問題
 

時間,距離和屏蔽防護 

善用時間,距離和屏蔽防護三原則可以大幅降低你可能接觸到的輻射,就如同它們可保護你不會被太陽過份曝曬一樣:

Text and drawing showing how an individual can protect himself from radiation through time, distance and shielding

  • 時間:除了天然的背景輻射外,對於接觸到其他輻射的人來說,限制或將曝露於輻射的時間儘量降低可減少輻射劑量。
  • 距離:如同火源的熱會隨距離增加而減少一樣,輻射量也會在你增加對輻射來源的距離時而大為減少
  • 屏蔽防護:鉛,混凝土和水等屏蔽材料形成的屏障,可以提供對於伽馬射線和X射線的保護。這也是我們將輻射材料存放在水下、是混凝土或密封的房間內,以及也是牙醫在病人接受x光檢查時放一張鉛製的氈子在他們身上的原因。因此,在你和輻射源之間設有適當的屏障,可大為減少或消除你收到的輻射量。

輻射應急

在發生大規模輻射物質釋放時,例如一個核電廠發生意外或發生恐怖攻擊事件時,以下的建議被證明可提供最大的保障。

發生輻射緊急情況,你可以採取保護自己、你關愛的人和寵物的行動:進入室內,留在室內和持續關注。按照緊急回應者和官員的建議做。


進入室內

在發生輻射緊急情況時,可能需要進入建築物內,藉由建築物的牆面提供屏蔽防護,並且停留一段時間。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of drawing of a person entering a room and the text to Stay inside
  • 此行動稱為「就地避難」。
  • 走入建築物的中間或地下室,不要接近門和窗。
  • 帶寵物入室內。  

留在室內   

Traditional Chinese drawing and text of man and dog inside the house with advice to stay inside

建築物可提供相當屏蔽輻射的保護。在你和外面之間牆壁越多,則你和外面的輻射物質之間的屏障越多。有輻射事件時儘快走入室內和留在室內可減少你的輻射曝險和可能挽救你的生命。

  • · 關上窗和門。
  • · 淋浴或用濕毛巾拭抹你身體接觸輻射的部份。
  • · 飲用瓶裝水和食用放在密封容器內的食物。

持續關注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of drawing of a person sitting down and listening to the radio with text that says Stay Tuned

緊急應變的官員受過處理災難情況的訓練,他們將提供具體的行動幫助人們保持安全。這可通過社交媒體、緊急警報系統、電視或電台提供。

  •  從電台,電視,互聯網,行動裝置等取得最新的資料。
  • 緊急應變官員將提供應前往什麼地方來屏蔽污染的訊息。
  • 如你識別或接觸到一個輻射源,找出和聯絡你的州輻射控制官員。(link: crcpd.org/mpage/Map)  

發生輻射緊急情況時你應往什麼地方

Traditional Chinese infographic on where to go in the event of a radiation emergency

改編自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資料圖示 (CDC),https://www.cdc.gov/radiation-emergencies/media/pdfs/infographics/infographic_where_to_go_chinese_traditional-P.pdf

前往地下道或牢固建築物的中間。輻射材料會沉落在室外,

因此最好是留在距離牆壁和屋頂越遠的地方越好。留在室內至少24個小時直至緊急應變官員說可以到室外為止


如何為輻射應急做準備

如同任何緊急情況,重要的是有一個計劃讓你和你的家人知道發生真正緊急情況時如何應對。現在就採取以下的步驟為自己和你的家人做好準備:

  • · 保護自己:如發生輻射緊急情況,走入室內,留在室內和持續關注。在非緊急時間重複此信息給你家人知道,因而他們知道當輻射緊急情況發生時做什麼。
  • · 制定一個家庭緊急溝通計劃:一起制定並練習你們的家庭計劃,讓你的家人知道在緊急時如何應對。有關制定一個計劃包括相關範例的詳細資料,請上網Ready.gov/plan瀏覽「制定一個計劃」(Make a Plan)的英文網頁。
  • · 準備一個應急用品包:此用品包應可在任何緊急情況下使用,並應包括不會腐壞的食物、一個電池發電或手動發電收音機、飲用水、手電筒、電池、急救用品和你重要資料的副本,以備疏散時用。相關用品應包括什麼詳細資料,請上網Ready.gov/kit瀏覽基本災難應變用品包(Basic Disaster Supplies Kit)英文版。
  • · 熟悉你社區的輻射緊急應變計劃:向本地官員、你孩子的學校、你工作的地方和其他人查詢他們如何做輻射緊急應變之計劃
  • 熟悉公共警報和通知系統:如發生輻射事件,將用這些系統向大眾發出警報。很多社區有短信或電郵的警報系統作緊急通知。要找出你的地區提供什麼警報系統,請上網搜查本鎮  ,本市或本縣區的名和「警報」(alerts)的字樣。
  • · 決定可信的來源資料:現在決定可信的來源資料,然後於發生緊急情況時回到這些來源收信息和指示。遺憾的是,我們從過去的災難和緊急情況時發現有少數的人,可能會利用此機會發佈不實的消息。

碘化鉀 (KI)

除非經衛生部門,緊急管理官員或你的醫生特別指示下,切勿服碘化鉀(KI)或給其他人。

KI只在環境釋放出輻射碘時才會提供KI,而它只會保護甲狀腺。KI用穩定的碘補充人的甲狀腺,因而不會吸收發出之有害輻射碘,減少未來有甲狀腺癌的可能。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 (CDC) 有一個專設的網頁是有關KI的;以下的答問來自疾病控防處的碘化鉀 (KI) 頁:https://www.cdc.gov/nceh/radiation/emergencies/ki.htm (用英語)


什麼是碘化鉀?

KI(potassium iodide) (碘化鉀)不能阻擋輻射碘進入體內和不能逆轉輻射碘在損害甲狀腺時之健康影響。

KI(potassium iodide)只能保護你的甲狀腺,而無法保護你 身體的其他部份,受輻射碘之侵害。

KI (potassium iodide)無法保護身體被輻射碘以外的輻射元素之侵害──如沒有輻射碘出現,服KI是無保護作用和可導致損害的。

食鹽和含碘豐富的食物不足以阻擋輻射碘進入你的甲狀腺。不要用食鹽或食物代替KI。


碘化鉀KI (potassium iodide) 如何發生作用?

甲狀腺無法分別穩定的和帶有輻射的碘。它將同時吸收兩種。

KI(potassium iodide)可以阻擋輻射碘進入甲狀腺。當服用KI時,藥物中的穩定碘將被甲狀腺吸收。因為KI含有很多穩定碘,甲狀腺將變得「充滿」,無法在隨後的24個小時吸收更多的碘──無論是穩定或帶有輻射的碘。

KI(potassium iodide)可能無法100%保護不被輻射碘侵害。要看三個因素而定,保護可以增加。

  • · 污染後的時間:服KI越早,可有更多時間給甲狀腺「充滿」穩定碘。
  • · 吸收:穩定碘進入甲狀腺的量,要看KI被吸收入血液的時間多快。
  • · 輻射碘量:將接觸到輻射碘量者之總輻射碘量減至最少,可減輕有害的輻射碘被甲狀腺吸收。

服KI (potassium iodide)的頻率?

服較強的KI或服KI比建議的量更多時,並不會提供更多的保障並可引起重病或死亡。

一劑的KI (potassium iodide)保護甲狀腺24個小時。保護甲狀腺,所需通常是按建議服一次量而已。

在一些情況下,人們可接觸輻射碘超過24個小時。如發生此情況,公共衛生或緊急管理官員可能告訴你每24個小時服一劑KI,維期數天


KI(potassium iodide)有什麼副作用?

KI (potassium iodide)的副作用可包括腸胃不適、過敏反應、皮疹和唾液腺發炎。

如按建議服用 KI (potassium iodide)很少導致與甲狀腺相關的健康不利影響。

如該人有以下情況,可能有這些不利的影響:

  • · 服比建議的KI更多的劑量
  • · 服藥物多天
  • · 有預先存在的甲狀腺病症

新生嬰孩(不足1個月大)如服超過一劑的 KI (potassium iodide)可有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甲狀腺激素水平過低)的風險。如不予 治療,甲狀腺機能減退症可引起腦損害。

  • · 服超過一劑KI的嬰孩應由一名醫生檢查和監察其甲狀腺激素水平。
  • · 避免給新生嬰孩重複服用KI。

Informa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Limited English Proficiency

  • عربى
  • 简体版
  • 繁體版
  • Français
  • Kreyòl ayisyen
  • 한국어
  • Português
  • Pусский
  • Tagalog
  • Tiếng Việt
Contact Us about Information in Languages Other than English
Contact Us to ask a question, provide feedback, or report a problem.
Last updated on June 12, 2024
  • Assistance
  • Spanish
  • Arabic
  • Chinese (simplified)
  • Chinese (traditional)
  • French
  • Haitian Creole
  • Korean
  • Portuguese
  • Russian
  • Tagalog
  • Vietnamese
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Discover.

  • Accessibility Statement
  • Budget & Performance
  • Contracting
  • EPA www Web Snapshot
  • Grants
  • No FEAR Act Data
  • Plain Writing
  • Privacy
  • Privacy and Security Notice

Connect.

  • Data
  • Inspector General
  • Jobs
  • Newsroom
  • Regulations.gov
  • Subscribe
  • USA.gov
  • White House

Ask.

  • Contact EPA
  • EPA Disclaimers
  • Hotlines
  • FOIA Requests
  • Frequent Questions
  • Site Feedback

Follow.